勤书网 勤书网
登录 | 注册

第二十五章 :修成正果明了涅槃

作者:孔见之明 | 发布时间 | 2016-10-06 | 字数:2907

再说明了把一双儿女打发下山后闭了山门,回禅房静坐思考。喟叹人生,自是命运多舛,皈依佛门,岂料劫难随形。听徐六子说玉成已死,她急火攻心,失去知觉后遭受凌辱,痛定思痛,她突然明白徐六子是在撒谎。西南会战后,她也碰到过几个溃散后的士兵,他们说不知团长的行踪。团部的作战科长肯定的说,那天下午团座去了师部。仗打起来后前沿阵地的士兵纷纷倒戈,因此团部的人也就降的降散的散。也就是说玉成的团部并未遭到炮击,她收听到的中央社的新闻是,杨玉峰将军率领全师官兵浴血奋战,突出共军重围,转进到了缅甸。大嫂去了台湾,杨玉峰自然不会选择起义。因此萧玉成极有可能和大哥一起去了台湾,这才符合逻辑。

明了也懂得党和国家对宗教界人士是采取特殊保护政策的,只要她去报案,徐六子肯定会遭到严厉惩处。她犹豫不决的是,不想闹得满城风雨,如果这种事大白于天下,必然会被传闻于海外,时下大陆的一举一动,是很受台湾情资部门和舆论的关注。所以这使得明了顾虑重重,她怕负面消息会给萧玉成带来负面后果。因此明了决定忍辱负重,苟且偷安。谁料想二个多月后,明了发现身怀孽障,这一下把明了逼上了绝境。

明了想起圆觉师父赐言,“赐汝明了心未了,等到了时莫徘徊”。心未了是红尘难断,了是了事,也是了身达命,走向圆寂。她想到了《水浒》里的鲁智深,得知圆寂就是死时,那是何等的痛快。就在昨天她和萧璞对这个问题作过一番有趣的探讨。

萧璞疑惑的说:“嫂子,你怎么动不动就扯到圆寂?圆寂不就是死么。”明了淡然笑答:“是啊,我想起了《水浒》里的鲁智深,得知圆寂就是死时哈哈大笑说‘洒家合该圆寂’,于是就坐化了。我不解的是鲁智深到底怎么死的?怎么就死的那么痛快?所以想请教你这个对文学有研究的妹妹。”

萧璞一下子来了兴趣,笑道:“哎,我对鲁智深之死的解读真还跟一般人不一样,我认为鲁智深就是自杀。首先他有想死的主观意愿,其次是他生命的终结不是由他人实施和逼迫。而我不解的是你们佛家的坐化就那么容易?老和尚坐化那是不吃不喝饿死的。可鲁智深刚刚还活蹦乱跳的,说想死就死了。须知普通人的自杀是相当地艰难痛苦,也是十分惨烈,要么抹脖子上吊,要么投河跳楼,再不就是卧轨喝药。可鲁智深呢,难道他是武功高强,可以自断命脉?这我倒是要请教你们佛家,有什么秘笈,透露给我。哪天我要死了,也来个痛快,不拖泥带水的累及儿女。”

明了笑了说:“我是半路出家,对佛学没什么研究。我是学医的,知道生命的终结是怎么回事。特别是一个人还处于健康状态或亚健康状态时,要想自我结束生命还必须借助一些非常手段。其实大多数僧人的死和普通人的老死病死并没有两样,都是生命机体的自然终结。比如我师父圆觉,她可是得道高僧,她是因为感染肺炎后久治不愈,心肺衰竭而死。她死后世人谓之为圆寂,可见圆寂的解读应该是精神层面的理解。”

“对!”萧璞接过来说:“所以大多数学者都指出鲁智深是功德圆满,立地成佛。你想鲁智深性情豁达,嫉恶如仇,一身正气,虽绰号花和尚,却是酒地不花天。而且他几次出手,都是为解救妇女打抱不平,真可谓是个女权保卫者。他要是活到现在我还准备选他当妇联主席呢。”明了笑了。萧璞又说:“可他为什么听到钱塘江潮汹涌而来却又悄然而去时,突然有了圆寂的想法,‘洒家合该圆寂’,翻译成白话不就是‘我该死’么。细细琢磨,不难看出鲁智深是在和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作决裂。他来世间本是为穷人打天下,造朝廷的反,最后却沦落成朝廷的鹰犬去镇压农民起义军,这不是背信弃义吗?男儿无信不立,当他听到潮信二字立马觉悟,觉悟到极致,就是你们佛家说的圆寂。其实鲁智深是一种思想上升华的另类自杀,这里透着愤懑和无奈。谁叫他是天孤星,他心中参照的那颗北斗,已经黯然失色,他别无选择。”

萧璞并未料到正是她这番对鲁智深的信口点评,促进了明了走向涅槃的决心。明了想,如果说皈依佛门起初还是一个无奈地选择,但是经过十几年的修身养性,她已自觉自愿地追随了真理,这就是‘为人民服务’的精神。只要你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,人民群众就会爱戴你。她还有一个俗家身份,公社社员。这是因为五九年成立公社时,庙里的田产划归李家窑生产大队,庙里的口粮一直由生产队来供应也参加年终分红。乡亲们对她非常好,从不让她下地劳动。乡村原本缺医少药,赤脚医生都是宝贝,而她这个有着正规医资能够治病救人的尼姑,乡亲们更是把她看作活菩萨。去年红卫兵们来砸庙,支书李存秀带了一帮村民把他们赶跑了。徐六子的恶行,假如村民们知道了,还不把徐六子给打死,他们中间有的是鲁智深。

明了想,思想上的觉悟也可以是圆满地走向寂灭,静悄悄地走了,留下的是光明和美好。为了夫君,为了孩子,她必须这么做。圆觉师父说她禅心未定,半僧半俗。是啊,她本放心不下两个孩子,可现在俩孩子认她娘了,她也无所遗憾了。一双儿女沐浴在新中国的阳光下,而且他们的养身父母,一个是正气凛然充满英雄情怀的苏波夫,一个是学识渊博为人师表的萧碧玉,两个孩子会健康成长的。但是她还是想对他们说点什么,于是坐到炕桌前提笔写了三首曲子。三首曲子透着佛家语言的睿智。

其一,《生死幽关》

生也罢,死也罢。生死何须费牵挂。

只是莫辜负了青春年华,空流淌了春秋冬夏。

生也烈,死也烈。生死如月有圆缺。

只是莫空耗了生命的元素,应留下些雷云雨雪。

其二,《爱恨偏关》

爱也罢,恨也罢。爱恨从来多虚化。

只是莫虚度了青春年华,要对得起春秋冬夏。

爱也绝,恨也绝。爱恨从来多情劫。

只是莫像那狂风凋碧叶,要经得起雷云雨雪。

其三,《金银散关》

金也罢,银也罢。金银多时也有怕。

切莫看重了醉人的生涯,错乱了春秋冬夏。

金也邪,银也邪。金银说破也如铁。

切莫锈蚀了做人的灵魂,经不起雷云雨雪。

明了写毕,看了一遍,又在左边写了行小字,“此乃人生三味,留待雷云细细品味”。她想,人的一生要过许多关口,重要的不过是这三大关,生与死的命运关,爱与恨的情结关,金与银的浮华关。如果他能顺利的过了这三关,无论他是轰轰烈烈,位高权重;还是平平常常,草民百姓。他这一生都将无祸无灾,无悔无恨。明了又浏览了一遍,摘下项上的九九归真佛珠压在了信笺上。这串佛珠是杏林寺历届住持的信物,她要留给将来的住持,或许杏林寺会有重兴的一天。

明了从容的走出禅房,香汤沐浴后在寺院的空地上堆起柴木搭起葬台。然后她在柴堆上浇了煤油,从容坐定在葬台上。她默诵了一遍《心经》,想到了圆觉师父为她剃度时念的一首佛偈:“不问施主何处来,入我门来究可哀。赐汝明了心未了,等到了时莫徘徊。”是的,她到了该做了断的时候了。

这时天空中乌云滚滚而来,暴风雨就要来了。明了自做一偈云:“明了本从恶世来,追寻如来无可哀。今日明了心也了,见我佛祖不徘徊。”念毕,她掏出一粒金丹,这粒金丹是圆觉师父圆寂前留给她的,说日后你圆寂时用得着。明了将金丹含入口中,随后划燃火柴,不知是她的手在颤抖,还是风在颤抖,第一根火柴熄了,第二根也熄了。她一次拿出五六根火柴,一起划着了,点燃了身下的柴堆。只见烈焰升腾,火花飞舞,明了端坐在禅台上纹丝不动。不一会,明了化作了一只火凤凰腾空而去。也正是此时此刻,远在二十里外的徐六子遭雷击身亡。一切都是巧合,一切都是天意!随后而来的倾盆大雨,带走了一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