勤书网 勤书网
登录 | 注册

正在阅读> 如戏人生> 章节目录> 第二十七章

选择阅读主题:

第二十七章

作者:东泓 | 发布时间 | 2017-05-20 | 字数:1810

1949年初春,云鹏行走在乡间小路上,他结束了吴江警察局的茶房生涯,打算回苏州去。天气乍暖还寒,但道旁盛开的迎春花已显露出春天来临的蓬勃生机。云鹏深深吸了口气,清冽的空气中带着若有若无的青草香味,让他觉得神清气爽。

云鹏接到了顾神童的来信,说他爹爹顾浩章在苏州发展了几年,把“顾家班”改名叫永义剧团,要扩大规模招兵买马,顾神童便叫云鹏回苏进永义剧团帮忙。云鹏觉得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,便欣然接受了顾神童的建议。

云鹏照例先去探望爹爹母亲,禀告进永义剧团的事情。韩氏见云鹏安然无恙地归来,总算放下一颗心来。云鹏又去哥哥和姐姐处探访。孩子们见到云鹏,依旧十分亲热。

那时边燕芳已经离开了邵维堂,她不知怎么跟一个剃头的好上了,被邵维堂发觉,邵维堂毫不犹豫地和边燕芳分了手,一双儿女留给了邵维堂。不久之后,邵维堂经人介绍,与苏纶纱厂的一个女工再婚。

有次在邵维堂家吃饭的时候,云鹏看到邵维堂新生的小儿子文富长得圆头大耳十分可爱,不禁又想起自己的儿子,有些黯然神伤。邵维堂看在眼里,也替兄弟感到难过。

韩氏多次劝慰云鹏道:“宝宝啊,你还年轻,凡事要往前看,过去的就不要多想了。”

云鹏点头应允,逝者已矣不可再追,为了自己,为了母亲,都不能再沉湎于过往,应当振作起来走向新的生活。

永义剧团的演出场地在石路五福楼的对面,算是比较热闹的地方。顾浩章30年代中期在上海创立“顾家班”,抗战胜利之后定居在苏州,十多年来培养了不少徒弟,有的已经比较出名,云鹏进入永义剧团,很难有挑大梁演出的机会。不过云鹏也不计较,或者说也没法计较,有一个饭碗送到他面前,他高兴还来不及呢,哪里会有嫌弃抱怨的心呢?更何况,又能与好兄弟顾神童在一起演戏、一起闲聊、一起喝酒,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。

不久,苏州解放了,旧社会被称为“戏花子”的艺人们理论上是翻身当了主人,但其实绝大多数人还没有获得新生的切实感受。他们既对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生活满怀憧憬,又由于还不了解新的执政党对文艺戏曲的态度,难免有些疑虑观望的情绪。不过对于普通艺人来说,他们就靠唱戏谋生,所以多想也没用,还是唱戏吧。

顾浩章带着永义剧团的演职人员在沪宁线上巡回演出,云鹏也跟着剧团进进出出。剧团人手增加了不少,不仅生、旦、丑、武的演员配备更加齐全,配乐演奏、舞台美术也增强了力量,与“顾家班”时代不可同日而语。因此,永义剧团每到一地演出,总是颇受欢迎,生意也一直很好。

云鹏觉得压在心头沉甸甸的巨石慢慢消散,身体也逐渐复原,整个人又变得开朗起来,逐渐与剧团中的人打成一片。

不久之后的一天晚上,顾神童邀云鹏和几个戏班中的好友一起去喝酒。酒过三巡,顾神童说道:“其实今天有件重要的事情要跟大家商量。”

顾神童略略停顿,扫视了众人一眼,继续不紧不慢地说道:“苏州说穿了还是个小地方,我们在上海唱过戏的,见过大上海的世面,都清楚上海的条件更好,观众也更多。老爷子年纪大了,没有雄心大志了,我倒是想趁年轻跟大家伙儿一起到上海去闯闯,不知你们意下如何啊?”

云鹏心中微微一惊,没想到短短几年,顾神童变化不小,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吃饱喝足就万事大吉的毛头小子了。

众人听了顾神童的话,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,几乎所有人都赞同顾神童的想法,不过也都担心要靠他们自己在上海打出一片天下不容易。上海的淮剧从业人员远远多于苏州,可想而知竞争会有多么激烈。有些剧团已在上海扎根了近二十年,也出了不少名角,有着深厚的观众基础。

云鹏道:“神童,老爷子知道你的想法吗?他是什么态度呢?”

顾神童道:“老爷子不可能不知道啊,他说永义剧团迟早是要交给我的,但我不出去闯闯不甘心。你们不要怕得罪老爷子,而且你们放心,要是在上海混得不好,还可以再回来嘛,老爷子总不会不管我这个儿子的。”

有人嚷道:“神童,你这么积极要去上海,怕是在上海有了相好的了吧?”

众人哄笑起来,顾神童大方一笑,也不否认。

云鹏心想,你是儿子,不管做什么老爷子也不会怪罪,但我们就不同了。上海好是好,但到底有没有我们的一席之地呢?这些云鹏没有在席间说出来,却在心里犯了难。

后来,云鹏私下找顾神童,说了自己的顾虑,顾神童二话没说,把云鹏带到顾浩章面前,清楚明白地说了自己的打算。顾浩章沉吟半晌,说道:“年轻人想出去闯闯也是好事。云鹏啊,你就跟神童去吧,有你在他身边帮衬,我也放心。要是上海难立足,你们就回来。”

云鹏见老爷子如此表态,便彻底放下心来,跟着顾神童来到上海,组建了群义淮剧团。那一年,云鹏35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