勤书网 勤书网
登录 | 注册

正在阅读> 会稽山> 章节目录> 第十一章 天不助吴

选择阅读主题:

第十一章 天不助吴

作者:落叶天之助 | 发布时间 | 2017-07-23 | 字数:3518

姑苏城,吴国王宫内。

在夫差的书房,夫差弯着腰,恭恭敬敬的跨过房门后,面向着正东方在一张太师椅上坐了下来,伍子胥和孙武二人也跟着走了进去,分坐两方。

“现在越国那边的局势如何?”

“大王放心,越国现在已经一败涂地,勾践只得带着老婆和五千残兵,躲入会稽山,相信过不了多久,整个越国都会成为我吴国的一部分了。”

“恩,那就好,越国既然已经败亡了,那下一步就该是中原了。”

从地缘政治来讲,最危险的敌人永远在自己的身边,吴越两国最初都曾是别人棋盘上的棋子。在晋楚争霸期间,晋国曾扶植吴国来牵制和削弱楚国,楚国则投桃报李,扶植吴国后方的越国来给吴国添乱。晋国和楚国的计谋可谓旗鼓相当,既给对手制造了麻烦,同时也让这个两个曾经不入流的小国,强大了起来。

十年前,吴国大军攻入郢都,最后却不得不撤军,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,越王允常趁着吴国大军外出之际,派兵攻打吴国,使得吴国大伤脑筋。同时也让吴国君臣认识到,也不先把身边的越国摆平,北上中原就无从说起,因此在往后的十年里,吴国只得把战略中心转向对越国的攻守,甚至吴国阖闾为此而丧命。

吴越二国,无论是那一个想要入住中原,参与中原事务,都必须摆平另外一个国家,这是两个国家的命运,谁也无法改变,相邻的地缘关系都注定了,他们只能成为敌人。

经过吴国两代君王,十年的努力,终于打败了越国,那么现在则可专心致力于中原事务了。夫差从他的老子阖闾那里所继承的,除了吴国大王这个位置外,还继承了阖闾那想要称霸中原的野心。

“根据我们安插在洛邑的探子回报,赵鞅那个老匹夫已经来到了洛邑。”

“是吗,想不到他的动作这么快,两位老师,以我们吴国现在的实力对上晋国,在这次和谈中,有几成胜算,还望两位老师如实相告!”

孙武微微起身,道:“禀告大王,这些年来我吴国东征西讨,在战场上频频得手,几乎无一败绩,吴国水师个个个骁勇善战,几乎可以说是勇不可挡。

而晋国虽然在明面上还维持着中原霸主的位置,但实际已经是强弩之末,王室权利被几大公卿家族所把持,内部派系斗争不断,分裂是迟早的事,如果真的在战场上相见,我们有八分把握可以完胜晋国。只是在战场上打败晋国是一回事,但是迫使晋国和中原诸侯屈服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…”说到这里,孙武的声音停了下来。

夫差和伍子胥也都陷入了沉思。

中原文明乃是这片天空下最为发达的一个文明,代表着中原文明的大周王朝曾经是这个天下间最为强大的一个王朝。强盛时期,分封其子孙后人于世界各地,从其都城所发布的命令,可以让天下各族为之震动。

到了现在,大周王朝虽然已经不复曾经的荣耀,只剩下一颗头颅还在艰难的运转,但是由大周王朝曾经所制定的那套周礼还在接着运转。对于那些接受了中原礼仪的九州贵族而言,无论是强盛了上百年的楚国,还是现在有资格问鼎中原的吴国,都不过是邦外蛮夷而已。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高傲,却又让强大的楚国、吴国等无可奈何。

楚国、吴国还有越国,近百年来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向中原文明靠拢,一百年前,吴国的先祖被大周天子封为大周王朝名下的诸侯,吴国王室也以姬氏子孙自居,认周太伯的儿子太伯、仲雍为先祖。

尽管那个时候的大周王朝已风光不在,而且这种册封也仅仅是属于一种名义上的归属,也不用像中原的其他诸侯一样需要向大周王朝朝贡。但能够成为大周王朝名义下的正式诸侯,对于居住在中原之外的各族而言,这不知道是一种多大的荣誉。

而吴国也正是靠着一百年前的这一个封号,才有了向中原靠拢的资格。

此次夫差前往洛邑不是来打仗的,但也是来打仗的,而且比起战场上明刀明枪的战争更为的凶险,所收获的也更为的丰厚。他可不认为单凭自己一国之力可以对抗整个中原各路诸侯,代替大周王朝取而代之,此次夫差来到洛邑,所谋求的就是一个伯爵的封位而已。

按照周礼的规定,周天子乃诸侯之父,而伯,乃诸侯之长,在其父衰微的时候,伯兄可以代替其父管理家族。尤其是在大周王朝已经衰落的今天,谁得到了这个伯爵的封号,谁就可以以周天子的名义,代替周天子来主宰中原事务,成为中原霸主。

这不知是多少诸侯为其一生所渴求的一个封号。

在周朝的几百年间,一共有四位诸侯获得过大周伯爵的封号,分别是齐恒公、晋文公、楚庄王和秦穆公。这是四位每一位都属于当世霸主,权势滔天,齐恒公九合诸侯,晋文公屈服强楚,楚庄王三年不飞、一飞冲天,秦穆公称霸西戎。

吴国以一种后来居上的姿态,先后打败了楚国、齐国,现在又解决了身侧的越国,已经完全有了称霸中原的实力。于是,现在夫差来到了中原,他想要成为第五个可以获得此封号的人。

现在的局势是中原最为强大的三个诸侯,楚国和齐国已经被吴国给打败,仅剩一个晋国,吴国要想成为中原霸主,晋国绝对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。当然,他们之间的较量不是在战场上,而是在此次的谈判桌上。

可是,以现在的情况看来,无论从那方面,吴国都处在弱势。论实力,晋国主宰中原事务达百年之久,而吴国近几年的表现虽然可圈可点,但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个突然崛起的邦外小族而已。论地缘,晋国乃护卫京师安全的勤王四卫之一,紧邻大周王朝的王畿,而吴国则处在中原之外,如果两国交战,就算可以像当年攻打楚国一样劳师远征,险中获胜,也只能对晋国造成一些不痛不痒的骚扰。

而且要让中原诸侯认可一个中原之外的吴国为中原霸主,主宰中原事务谈何容易。

现在吴国想要战胜的并不是这个、那个某个特定的诸侯国,而是整个中原文化阶层,要想那些接受了周礼洗礼的中原贵族,认可中原之外的某个种族成为中原的伯爵,代替周天子主宰中原事务。难!实在是太难了。

强势如荆楚,还在周族未曾入主中原时,便站在周族一边,后来成为周朝册封的第一批诸侯,实力远超中原诸侯,唯有晋国能够与其相争。可是尽管如此,荆楚为了谋求那个伯爵之位,也花了好几代人的时间,于楚庄王时代实力达到顶峰,才被当时的周天子封为伯爵,可是此举任然遭到了好多中原贵族的一致反对。

由中原礼仪所教导出来的这么一批人,可以称之为腐儒,脑子僵化无比,僵化到总是高傲的瞧不起中原之外的任何种族。也可以说它软弱,软弱到中原诸侯拥有着那么富饶的一片土地,那么多的人口,却总是被一些贫瘠之地的一些小族欺负。

但是在这种软弱之中,却又带有一种让其他各族无法摸清的坚韧、高傲。

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:传闻楚庄王执政楚国日期,那时的楚国刚刚打败了晋国,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强国。一日楚庄王心血来潮,把军队直接开到洛邑附近,面对周天子派来的使者直接询问九鼎的大小。

在洛邑的大周王宫内,安放着九只神鼎,传闻是当年大夏帝禹所铸,大周王朝之所以能以大夏的后裔自居,那九只神鼎的存在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。

九鼎是大周至高无上的权威的象征,怎可随意询问。

而且楚庄王还很是轻蔑的说了一句:“那玩意也不过这样,凭借我们楚国人民身上的挂钩,就可以铸成九鼎。”

就在此时,一个中原的大儒站了出来,无视楚国雄兵,说了一句让当时的楚庄王无地自容的话——在德不在鼎!周朝的权威虽然已经衰败,但是气数未尽,天命也还没有更改,鼎的轻重,还不是你们这些粗俗之人可以询问的,大周的权威,也还不是你们这些邦外蛮夷的挑战的。

类似的事件实在是多不胜数,甚至是外族大军兵临城下之时,那些一根筋的中原士人仍然能临危不乱,反而对外族大军厉声指责。

这些就是中原人的底蕴,可以在战场上很轻易的打败,却难以使其屈服。纵然是夫差、伍子胥这等枭雄人物,在面对着中原人的这种底蕴时也无可奈何。

良久之后,夫差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,轻轻的站起来转过身,在他的面前所挂的横幅上写着两个大字,那是他父亲阖闾在世时书写的,上面写着“中原”。笔试很是委婉,如一个婉约的女子一般,与阖闾风云一生的刚猛态势完全不相符。但是只有真正接触过中原人的那种浓厚的底蕴之后,才能体会写这两个字时,那种心境的无奈,夫差记得父亲再书写这两个字的时候,无奈的说过:“天不助吴,时呼,命乎!”

“天不助吴,时呼,命乎!”重温着当年父亲的心境,夫差也轻轻的吐了出来。

“事情也不是完全没有转机”伍子胥看着夫差的背影,轻轻的吐出一句话。

夫差眼前一亮,转过身来看着伍子胥急切的问道:“不知先生所指的是?”

伍子胥站起身来,慢慢的踱步到窗边,眺望着远方的景色,道:“大王可还记得那个关于越国出身的那个传说吗,如果那个传说是真的,那我吴国的时代也就到来了。”

“流传在越族内的那个传说,但是那个传说很多人都听过,恐怕除了他们越族人自己以外,没人会把那个传说当回事。”

“是的,没人会把那个传说当回事,可是,如果是高阳明说的呢。”

“高阳明”听到这两个字,孙武眼前一亮,“那个传说中上古儒生的余孽,他果然没有死于当年晋国的那场内乱,传闻他的手中握有上古儒文。”

夫差重重的拍打着桌子,“传令下去,不惜一切代价,一定要找到高阳明,那是我吴国最后的希望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