勤书网 勤书网
登录 | 注册

正在阅读> 三国秘闻录> 章节目录> 第五十四章

选择阅读主题:

第五十四章

作者:老不看三国 | 发布时间 | 2017-10-31 | 字数:3482

我看到,密道前方是一个宽敞的地下室,面积足有三四百米。

密道里面布满了灰尘,看样子是久无人来。

在地下室周围,摆着各种各样的东西,有一片一片的小石头。

有已经朽坏的木头。

有石桌,还有残破的烛台。

而在石桌旁,有几具白骨。

这场景与梁孝王墓中的密室场景颇为相似,我下意识的问杨美娜:“这里真的是诸葛亮故居的地下室吗?”

杨美娜没有立刻回答我,我拉着我,走到石桌前,她指着石碑说:“你看,这是什么?”

我看到,在石碑上刻着一行隶书文字,写的是:“武乡侯密室,钟会叛,关彝逃至此,庞会追来,余击退之,晋王所遣抚军都尉亦到,秘宝失矣。”

这行字字迹潦草,笔画有些已经模糊不清,明显是草草书写,似乎使用利器所刻。

而真正让我产生兴趣的,是这句话的意思。

武乡侯就是诸葛亮,看来这里确实是诸葛亮故居的地下室了?

至于后面的话,我思索半晌,觉得里面似乎没有什么必然联系,但是却又感觉到一个即将发现的线索就在向我招手。

我问杨美娜:“美娜,这里到底是怎么回事?你总得给我做个简单说明吧,这样我也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我的判断啊。”

杨美娜这次没有拒绝,她用手等照耀四周,对我说:“你看,这里就是诸葛亮曾经的地下室,而我之所以能发现这里,是花了大价钱买到的消息,这里最早曾被一群寻找历史遗迹的地下盗墓贼发现,但他们进来后就挂了,而有人传说,这里是被诸葛亮用机关保护的禁地,凡是擅自闯进来的人都要死。之后,这里的秘密逐渐被人遗忘,直到前几年才重新有人提起。我也是今天才来到这里的,据说这里的一切东西都没有动过,都是原来的样子。怎么样?很有价值吧?”

我反问她:“你怎么知道没有被人动过呢?难道这里不能是三国时代以后的人进来后的模样吗?比如说,三国时代后,唐代或者宋代,有人发现了这里,然后进来寻宝,结果因为分赃不均而相互攻击,最后都死在了这里。”

我指着地下的骷髅说道。

杨美娜却笑了:“呵呵,密室可以伪造,骷髅可以伪造,但是这石桌上的字迹呢?这明显是讲关于三国时代的事情,即便是伪造,也是与秘宝有关的信息,我们总要分析分析吧。”

她这么一说,我倒无言以对了,是啊,我们此来的目的就是秘宝,现在线索就在眼前,不管真假,总要一探究竟啊。

我再度走到石桌前,仔细观看那行字。

“钟会叛”,三国历史上与这句话相关的事情恐怕只有蜀汉灭亡时,魏将钟会的反叛事件,而地点恰巧也是成都。

而后面的“关彝”,则是蜀将关羽的后代,此人根据历史记载是被魏国叛军所杀。按照所刻字的说法,是说关彝是在钟会叛乱的时候,跑到诸葛亮府邸的。

再有,“庞会追至”,庞会我知道,此人就是魏将庞德的儿子,庞德在樊城战役中跟随于禁抵挡关羽,结果被关羽生擒,宁死不降,被关羽斩首。而钟会后来跟随钟会大军攻克成都,在兵乱中将关羽家族斩尽杀绝,以报其父之仇。

而根据这行刻字的记载,关彝临死前跑到了诸葛亮府邸,庞会也赶来了,显然是为了寻仇。

而下面所说“余击退之”,当指击退了庞会。

至此,这行刻字前半句话我已经能完全翻译,它的大致意思是:这里是诸葛亮的府邸密室,钟会叛乱,关彝跑到这里避难,紧接着庞会追来,被刻字人击退。

但是,后面的两句话,却难以解释了。

“晋王抚军都尉亦到,秘宝失矣。”晋王是谁?抚军都尉是什么意思,是指人还是指别的?秘宝丢失了?还是被夺走了?

我在密室中来回踱着,思考着整句话。

我越发强烈的感受到,整件事或许就要有一个完整的脉络了!

关键是在哪里呢?

“晋王抚军都尉亦到,晋王,抚军都尉……抚军都尉……抚军都尉。”

这个词好熟悉啊!在哪见过呢?!

我努力的思索着,几乎进入了禅定状态,外界一切都与我绝缘。

我冥思苦想,时而紧张,时而忧郁。

不知过了多久。

忽然,一个大胆的想法就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我百会穴,我全身就像过电一样!不由得打了个激灵!

突然,我想到了,这句话如果这样解释,那么就太有意思了!

我心中欢喜,猛的拍一下巴掌:“哈哈,原来如此!”

杨美娜问我:“怎么样?想到了什么吗?”

我有些兴奋的走到杨美娜面前,对她说:“这个线索可能是迄今为止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线索了。”

“哦?为什么这么说?”

“你看。”我拉着她,走到石桌前,我向她解释道:“你知道蜀汉是怎么灭亡的吗?”

她说:“不是被魏国灭亡的吗?我看过《三国演义》有印象,好像是被一个叫邓艾的魏国将领,从阴平偷袭,然后蜀后主刘禅投降,蜀汉随即灭亡。”

“嗯,你说得对,但历史上蜀汉灭亡却远比此复杂而血腥。”

“哦?怎么复杂怎么血腥了。”

我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,然后在密室中边走边对杨美娜说:“蜀汉立国前后42年,他灭亡于曹魏的进攻。公元263年,魏国派遣钟会和邓艾率领大军进攻蜀汉。当时的蜀汉已经被连年北伐和昏庸的蜀后主刘禅搞的半死不活,于是,在魏军面前,蜀军节节败退。姜维率领蜀汉主力退守险要剑阁,挡住了钟会的魏军主力。然而,邓艾却亲率一万多精锐,从阴平小路抄袭到剑阁背后,奇袭成都城。”

“嗯,和我知道的一样啊。”

“你耐心听我讲。邓艾神兵天降,蜀后主惊慌失措,他派遣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,率领禁卫军出城迎战邓艾。两军在绵竹附近遭遇,结果诸葛瞻被邓艾击败,全军覆没,诸葛瞻和儿子诸葛尚战死。随后,邓艾兵临成都,刘禅决定投降。当时在成都城中的蜀汉官员都抱着投降的心思,无心再战,未有北地王刘谌,他宁死不降,于是自杀殉国。”

“啊,这个刘谌倒是颇有其祖刘备的风骨。”

“嗯,可惜刘禅不是他爹刘备。你白天没有去昭烈庙,现在昭烈庙中刘备塑像后面站立的就是刘谌,而不是其子刘禅。”

“这也正常,毕竟丧家辱国的人,总没有颜面入祖庙啊。”

我接着说道:“刘禅投降后,邓艾立下大功。在剑阁的姜维听说刘禅投降,成都失守,不禁失声大哭。无奈之下,姜维只有投降钟会。随后,钟会率领主力进驻成都。蜀汉就此灭亡。”

“嗯,然后呢?你提到了钟会,他就是这个刻字中的人吧?”

我点了点头:“不错,后面发生的事情,就是和刻字有关了。

钟会这个人出身名门望族,他自幼聪明,后来手握重兵,十分骄傲。不仅如此,钟会还很有野心,他不甘心做人臣,打算自立为王。而他的野心被姜维发现了。原来,姜维虽然投降钟会,钟会对他也很信任,但是,姜维心中始终想着复兴汉室。因此,他便打算利用钟会,搞一个‘成都兵变’。“

杨美娜插话道:“啊,我知道了,《三国演义》有写这一段。钟会发动兵变,囚禁了邓艾,他召集魏国将领,宣布自立为王。但却被魏将反对而失败,结果钟会和姜维被乱兵杀死。”

“嗯,你说的很对,历史上也确实是这样的,钟会的野心失败了,姜维复兴汉室的希望也破灭了。但是,在历史上,还有一段更为血腥的事件,没有被《三国演义》写下来。”

“啊,什么事件啊?”

“这就是钟会死后的成都大屠杀!”

“成都大屠杀?怎么回事?”

我叹了口气,然后对杨美娜说道:“钟会姜维被魏将杀死后,魏国大军群龙无首,乱作一团,他们杀了被囚禁的邓艾,然后开始在成都城中烧杀淫掠,胡作非为,短短几天时间,害死了无数的官员和无辜百姓,这就是历史上的‘成都大屠杀’。”

杨美娜看着我,一脸怀疑。

我继续说:“这次大屠杀史书没有系统的记载,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,这次屠杀绝对是一场大浩劫。死在这场屠杀中的蜀国高层有,刘禅的太子刘璿,蜀汉大尚书卫继,蜀汉大将张翼死于乱军,姜维全家被灭族。而蜀国名将关羽的家族,更是被仇人斩尽杀绝。就连蜀汉的后宫嫔妃宫女都被乱兵所侮辱,刘禅的妃子李昭仪不愿受辱自尽。这场大屠杀足足维持了三四天,才被平息。”

杨美娜有些不相信:“可是,这么严重的暴行为什么史书没有系统的记载呢?”

我苦笑一声,答道:“这是因为政治因素。”

“什么政治因素?”

“你知道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《三国志》的作者是谁吗?”

“好像叫陈寿?”

“嗯,你说的对,就是陈寿,陈寿作《三国志》,他生活的时代是晋代,而蜀汉灭亡后的成都大屠杀,最高责任人你知道是谁吗?”

“不是钟会吗?”

“不,确切的说钟会只是一个导火线,而最高责任人就是下令进攻蜀汉,并最终灭掉钟会和邓艾的司马昭!司马昭当时是曹魏的实际统治者,身为‘晋王’。”

“司马昭?就是司马懿的二儿子?”

“嗯,没错,那句名言‘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’,说的就是司马昭在曹魏权倾朝野,只差一步就能篡位,而他也确实为自己儿子篡位铺平了道路,他死后不久,他的儿子司马炎就灭掉了曹魏,建立了晋朝。”

杨美娜恍然大悟道:“哦,我明白了,陈寿写《三国志》的是时代是晋朝,他当然不敢写司马昭的劣行,因此成都大屠杀就被掩盖了。”

我点了点头:“是这样。”

杨美娜又问:“可是,这一切和我们发现的这行字有什么联系吗?”

我笑着对她说:“美娜,你看,问题的关键在这个词,这个词让我相通了整件事!”

杨美娜顺着我的手望去,我指的那个词就是“抚军都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