勤书网 勤书网
登录 | 注册

第三十八章 我的第三年(十四)

作者:子龙路一号 | 发布时间 | 2018-06-13 | 字数:3762

2000年7月25日 晴

协同训练

上级通知下来了,连、营、团协同训练时间,一共只有个把多月。

协同训练以前基本上是安排三个月的时间,大多是在我们炮兵团的周边指定区域进行。

这次外出驻训受客观因素的影响,协同训练不仅时间短,而且完全是陌生的区域。

营里临时指定了一块狭小又高低不平的空旷地,给一连当作炮阵地展开训练。

姚指导员随车跟着炮排训练,我听说他在炮团一直都是政工干部,未必他也对火炮挺了解的?我有些疑惑。

在副连长的带领下,连队两个炮排和炮阵地的指挥所人员,摩托化机动至临时炮阵地前停车。

随着一声长哨响起,连值班员下达口令:“班排长下车。”

班排长迅速向副连长靠拢,副连长带着班排长快速进入陌生地域,熟悉地形、地物,明确各炮大致方位。

受领任务后,各班长返回本班炮车前,手执红旗指挥炮车将火炮牵引到位,各班所属人员分别在火炮两侧跟进。

严宝留守,六班这次出来的只有五个人(连队其它的炮班人员也差不多都是五个人)。连队安排炮车驾驶员加强所属炮班当炮手使用,连队的“音乐才子”陈路生,加入到我们光荣的炮六班来了。

六班的炮车,按班序列排在全连的最后一台。

六炮牵引到位后,随着“一二起”的口令,全班从炮车的牵引钩上抬下火炮,卸下随炮工具,将火炮位置推正,三角木顶住实心轮胎,协力收起滚轮。

下达“开架”口令的同时,张黎明、李光辉和徐晓伟抬起左大架,我和李文飞抬起右大架,两边开架到位。张黎明和李文飞拿着镐,顺着大架两侧至炮尾,划起了线。

这个地方高低不平,大架底下不削去一层厚厚的土,根本放不下去。

我划完右驻锄的图形,李光辉划完左侧的。

“并架”全班协力并架到位,准备开挖驻锄。

六班人是少了点,但是张黎明、李文飞、徐晓伟都是属于“猛男型”的。李光辉就算了,整天干活磨磨叽叽的,都大半年了,肚子上的肉,也没见转变成腹肌,一说起搞体能,他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没底。

算了,不写李光辉这个了,写多了又怕伤了他的心。

比拼挖驻锄,六班不俱怕任何炮班的挑战。

李文飞是炮手训练中最突出的新兵,速度和标准仅次于外号“十八镐”的二师兄陈文进;徐晓伟虽说学的是瞄准手,但是身体却是干炮手的好材料,天生一股蛮力,黑皮糙肉,浑身上下有使不完地劲;张黎明和我,瘦是瘦,骨头里面长着肌肉。

因为靠近海边,这里的土质,去掉表层之后,底下不算太硬,十多镐下去,就可以用锹干了。

整理好驻锄坑,火炮开架,将驻锄板整个地放入驻锄坑内。瞄准手上炮作业,装好瞄准镜,准备赋予射向。

我向副连长报好,取得赋予射向的方向分划和高低表尺。

徐晓伟迅速打动方向机,向基本点和预备点瞄准,并报告基本点和预备点的分划;一炮手李文飞装上表尺诸元,用劲摇着高低机,居中气泡。

我向钭排长报告:“六班准备好!”

郭永鹏的炮四班,人员齐整,射击准备最快,不愧为全连基准炮。

陈志杏的五班,速度落在六班的后面一大截,新兵袁春灵和聂国华,都是我带的兵,真替他们着急。

各班完成射击准备后,副连长组织全连打了一组口令,时间已是九点多钟了。

七月份的太阳,够大、够毒,晒得我们头晕眼花,热得我们衣服全部湿了个透,你稍微用劲一拧,可以拧出水来。

副连长召集班排长开会,其他人员组织到阴晾的地方休息。

今年第一次协同训练,问题一大堆,诸如班里人员分工不明确、炮用工具摆放不统一等等,理了理存在的问题有七、八条之多。

姚指导员认真仔细地听了副连长开会讲评之后,他问我们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。

我当时就想啊!领导,这么热的天,我们就想找个凉快点的地方,把衣服脱了,舒服一下,还能补充什么呀?

班排长们集体沉默,没人出声,估计大家和我的想法一样,是累了的缘故。

可是我又瞧见了姚指导员的衣服,他和我们一样全身湿透。

原来姚指导员从炮车上下来后,看到一班人员不够(一班长钟汝林参加集训未归),他马上加强到一班,协助他们完成射击前的准备工作。

晚饭时,全连集合唱完“饭前一首歌”,连值班员通知晚上自由活动。

在外驻训,没有电视,想看看新闻联播,也成为了一种奢望。

七点钟,吕连长去营部开会了。

姚指导员和副连长继续召集班排长开会讨论:“上午训练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去改进训练方法?”

班排长的发言,说的都是大同小异。大家觉得训练中存在的问题,主要是由于刚开始协同训练,全班整体配合默契度不够,等时间长了,速度和默契度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。

姚指导员耐心地听完我们的发言,他严厉地说:“你们班排长没有训练的紧迫感,不会从难、从严要求自己和所属班排人员;你们不是想着短时间内,如何提升班排的训练成绩,而是想着训练靠时间磨、靠慢慢积累经验,没有只争朝夕的决心。”

大家听了一个个惭愧地低下头。

副连长拿出一张纸,他反过来给我们看,上面全是写的密密麻麻的字。他说这是姚指导员吃过晚饭后,整理出来的协同训练中,需要炮排改进和统一的地方。

副连长在上面逐条逐条地念,我们用笔飞快地记录着,写完了得赶紧回去集合全班讲一讲,明天如果再犯同样的错误,那挨批评属于典型的“自作自受”。

以前没注意,今天抄了这么多的重点和要点,我觉得姚指导员讲协同训练的一些细微操作方面,简直是专家一个。

他不仅观察细致入微,而且懂得也挺深的。尤其是他对如何快速地叠好炮衣,这么一个小细节,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,厉害!

散会后,我问过钭排长才知道姚指导员是合肥炮兵学院毕业的,怪不得他对火炮的专业知识那么精通。虽然他当政工干部多年,但是军事的底子一直还在,并非是我脑子中想象的“门外汉”。

晚上,外面起风了,我听到玄中小学操场上升起的国旗,被风吹得呼呼直响。风从窗户的缝隙间灌进来了,好凉爽。

今夜我没有岗,好睡。

2000年8月1日 晴

建军节

“建军七十七周年”,放假一天。

昨晚,全连会餐,人均分得啤酒半瓶,好几个月没闻到酒味了,难得呀!

会餐结束后,有些嫌酒少,还没有润到喉咙的“酒鬼”,偷偷又出去外面的小店整了几瓶回来,躲在暗处慢慢品尝,刘春华就属于还没有“润喉”的那一类人。

自从无线班的唐仕星退伍了,刘春华在指挥排没有了“酒伴”,每次逮住能偷偷喝酒的机会,总会叫上我这个喝酒的“软蛋”陪他,昨天晚上我没喝,坚决地控制住没喝,让刘春华独自一个人喝闷酒去了。

今天上午九点,玄钟小学的操场上,全校师生对我们炮兵团官兵进行了慰问演出。

对于这场演出,我们全团官兵期待了十多天。

在我们的眼中,玄钟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在“建军节”这天,他(她)们也是最可爱的人。

团领导和学校领导相互致辞后,在热烈的掌声中,慰问演出拉开了帷幕。

幼儿园的女老师,带着一帮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“小不点“陆续登台,随着“两只老虎、两只老虎,跑得快、跑得快......”的音乐声响起,女老师和小朋友们踏着欢快的节拍,瞬间化身舞台上“跳跃的精灵”。

慰问演出持续了将近一个半小时,除去学校表演的节目外,团里也有节目,我们一连贡献的节目是刘大勇的散打,其它单位贡献的有唱歌、小品之类的节目。

头顶着太阳的暴晒,汗水止不住唰唰地往下流。

大部分节目我都没有认真看,可是只要有女老师登台表演,我能立马打起“十二分精神”。

虽然我坐的位置离舞台有点远,但是伸长脖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看,效果还是多多少少会有那么一点点的。

慰问演出表演结束之后,经过我们连队的几个班长私下里分析、讨论,得出的结论是玄钟小学最漂亮的女老师,就是幼儿园领舞的女老师。

大家眼光一致,真是“英雄所见略同”。

至于女老师姓什么?多大了?有没有男朋友?没有人会知道。

节目开始的时候,主持人报了表演者谁谁谁,可是我们离得远,没人听清楚。只怪部队管理太严,没有机会靠近人家,不然把距离拉近一点,看她长得是不是和我们“远观”的样子相符?

下午,一营和二营在玄钟小学的篮球场,打了一场“篮球友谊赛”。

一连派出了苏建辉、叶智才和聂大勇三名精英加入到营里组织的球队。我这个“球迷”,平时玩玩可以,但是没有过硬的技术,上不了台面,只能在台下拼了命地鼓掌喊加油。

说的是“友谊赛”,其实打的也是“火星四溅”。

二营的球队里有两个一米八几的“大块头”,一个打中锋镇守内线、一个打大前锋随时协防突破三分线内的我方“箭头人物”。

看着那两个“大块头”,直观印象就是比我们一营的篮球队员,普遍要大一圈。听说是接兵的时候,二营干部特意挑选的“篮球兵”。

双方上了球场,二营的“大块头”让我们一营的内线吃尽了“苦头”,抢篮板简直是肉搏;只要球打进内线,让他们的中锋接到球,二话不说强硬碾压我方;当我方队员投篮时,那俩人任意一个站在面前,就是像挡着一堵墙似的。

我看到的一个真实场景是:一营投篮不进,叶智才在人群中奋力跳起,摘得前场篮板,抱在胸前,正欲传球,二营中锋猛扑过来,一把抱住叶智才,像极了小时候玩的游戏“老鹰抓小鸡”。

一营助威的干部、战士齐声大喊:“犯规!犯规!”

裁判鸣哨,一营罚球,叶智才站上罚球线,用手撑住膝盖,大口地喘着气,两罚中一,得分真XXX是有难度。

看得出来,二营是有备而来。

整场球赛结束,最终的比分是45分一营:55分二营,实力有悬殊,我们输了十分,也不算是太难看。

沈营长在比赛结束之后,听到一营干部、战士对裁判的吹罚有意见,安慰着我们说:“唉呀!友谊赛来着,业余活动何必较真呢!如果是比共同课目、比专业课目,二营什么时候是我们一营的对手了?你们说是不是?”

听了沈营长的一席话,心里解气多了,在“东海五号演习”之前,这个“小败仗”也算是给二营一点“甜头”尝尝。

子龙路一号 说:

协同训练,建军节活动多多,还有美丽的女老师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