勤书网 勤书网
登录 | 注册

正在阅读> 三农今昔> 章节目录> 第四十九则 农业用药的必然

选择阅读主题:

第四十九则 农业用药的必然

作者:河杨 | 发布时间 | 2021-08-07 | 字数:1227

第四十九则 农业用药的必然

东圩这里传统的农业一般都只是一季水稻,病虫害孳生机会较少,即使发生了,一般也很轻微;万一严重发生了,便“束手无策”,只能听天由命。

传统农业,对待病虫害,谈不上“防治”,连“农药”的名词也没有。农谚说:“蝗虫打,结虫梭,抽心虫,没奈何。”就是说,发生蝗虫了,去田里人工驱赶、打杀;所谓“结虫”,便是现在所说的“稻苞虫”,严重的时候,全田稻子叶片都被粘结起来,则用耙子去梭;要是发生螟虫了,即传统所说的“抽心虫”,因为它专门为害稻苗的中心部位,则无可奈何了——既打不到,也梭不到,总不成将稻苗一根根的剥开吧——即使剥开了,除掉了虫,那稻子也没有用了,所以说是“没奈何”!

用那样原始的方法对待害虫,即使是打,是梭,效果可想而知。所以,老农总是说:“会做不如天宜”。历史上病虫害有时候会弄得个别田块颗粒无收,但是,大面积毁灭性的,造成“全天下”颗粒无收的情况,非常少见。

水稻自从有了双季稻后,大田中较长时间都有水稻生长了,病虫害有着充足的孳生机会;特别是实行“矮杆化”后,由于这些矮杆水稻容易感染病虫害,于是,病虫害竟然格外地猖獗起来。

现代的农作物,比传统的有着更高的产量,是由于农业科技人员和农药的普及。传统的农民,对农业科技基本上是一无所知,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,犹如是科技人员在一张白纸上,画出来的鲜丽画卷。

东圩及其周边的农民分田到户,是他们看到了临近农民已经把田分到户后,在当局一再压制下,强行将田分掉了的。那一年是一九八一年。因为不是政府的行为,基层干部,包括农技人员,都无所适从,对农业完全放弃不管。这一年双季晚稻普遍发生了严重的稻飞虱,并且导致了小球菌核病,使所有的双晚几乎绝收。赵荣雨算是收得最好,约十亩田双晚,仅仅收获了540斤稻谷,还都是“硬瘪壳”。于是,有人说“老天不允许分田到户,私人种田不让收粮!”其实,当年还有少数的生产队在维持着集体生产。东圩村南的生产队,集体双晚田中的情况,比私人户更惨,居然全部毁坏得连稻草都没有!

责任制稳定以后,行政部门将农业科技任务完全交给了农技部门,于是,农技站又活跃起来。他们对水稻病虫害进行着全面的监察,农民们遭遇了这一年的病虫害后,知道农技人员所说的科技真实管用,对农技人员的指点言听计从。于是,农药普遍地应用起来。

可是,当初的农药,都是剧毒的为多,对使用方法要求很严格。一些农民抱着“急功近利”的心情,生怕农药的量用得少了,要遭病虫危害,常常超剂量使用;更有少数人安全意识不够,在治虫的同时,自己也中了毒。轻微中毒的,自己强忍一忍也就过了去;重一点的,经过治疗也康复了;而深度中毒的,即使经过治疗,甚至抢救,也还丢掉了性命。在曾经的岁月里,农民们用药中毒死亡的惨剧,并不罕见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,“高效低毒”农药逐渐出现,农业用药“高效安全”的情况才日渐形成。

水稻生产的发展,使用农药是必然的措施。就现代的生产水平看,如果没有农药,则无法实行理想的生产,或者将是“劳而无功”!

河杨 说:

农药的应用,是在开放后,才普遍注重起来。这也是因为新品种与高产作物生产的原因。应用农药,节省了劳动力,提高了生产产量。但是很长的时间里,却出现了一些中毒事故。